伴随着手游市场激烈的竞争,正版授权成为诸多游戏厂商越来越重视的字眼,饱受盗版及山寨摧折的国内游戏市场终于学会开始用知识产权来进行攻仠。虽然目前国内游戏市场针对知识产权的诉讼往往还停留在题材侵害的层面上,但这一现象也验证了在资本机制的运作下,原本杂乱无章的市场终究会被规则逐渐梳理。在电子游戏并不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山寨和侵权一直如鬼魅般缠绕,一次次新大陆的开拓都将面对贪婪卑怯的挑战。借助欧美游戏山寨史的片段掠影,我们或许能更加真切的认识这一顽疾。
早在商业化电子游戏诞生时,盗版和山寨就在阴暗的角落疯狂滋长
雅达利(Atari)公司与1972年所推出的投币式街机“PONG”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的商业化电子游戏产品。这种可以摆放在酒吧角落的、以两条代表球拍竖杠和一个代表乒乓球的的白色光点所组成的模拟游戏,在推出市场两年后就风靡全美,拉开了电子游戏发展的序幕。然而,游戏迅速普及的现象是建立在山寨产品蜂拥而至的基础之上的,“顾客扔进去的硬币迅速的能够挤爆机器”这种坊间传闻引来了嗅觉敏感的山寨产业从业者,在“PONG”问世三个月之后,山寨货就开始量产并在市场上肆虐。尽管电子游戏可算是当年尖端技术的结晶,但技术条件毕竟远远低于创意门槛,而产品需求又是那么强烈——上市两年之后,在美国各个酒吧或弹子房中摆放的“PONG”机,只有不到1/3是正版。
ColorTV Game 6,任天堂和三菱合作开发的山寨产物,在日本首次销售就取得了35万台的成绩,但由于售价过低反而成了亏本生意。从那时起任天堂就决定了今后的经营方针:每台上市销售的硬件也必须有利可图。
由于雅达利公司并未及时为产品申请专利,通过司法解决山寨所需要的时间将远远长于开辟新的市场,以创新对抗山寨成为雅达利最好的选择。1975年,家用游戏机版PONG问世,第一次销售数量就有10万之巨。对“PONG”的山寨并未因为它的家用机版出现而停止,虽然技术参数的提升吓退了一大批投机者,可山寨的阴影却越来越浓厚,连鼎鼎大名的任天堂都曾参与其中。任天堂在刚刚进入电子游戏制造业时的试水机型“Color TV Game 6”便是一款搭载6个简单改版“PONG”的山寨机型,其后任天堂还发布了搭载更多改版的升级版,而这两款主机均取得了上百万的销量,市场需求可见一斑。正是因为市场需求过于庞大,使得早期的行业领跑者无心顾及那些紧跟身后的投机者,从另一角度来看,山寨使电子游戏这一产品可以更加迅速的得到普及,也吸引了众多人才参与到游戏的开发中,从而反哺了行业领跑者。
早期的游戏市场像是一场狂热的淘金,玩家对游戏的兴趣似乎永无休止,只要将他们早已熟悉的游戏更换一下包装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像素变形,就能使他们的兴奋度再次提升,利用电影或小说的噱头发售游戏正是当时出现的。同一时期,大量原本与游戏不沾边的厂商都被市场前景吸引,纷纷组建起各自的草台班子,试图以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低廉的山寨游戏在游戏市场上浑水摸鱼。实际上当时的美国并没有那么多的开发游戏的人才,为了可以发行新游戏,这些新游戏公司往往不惜用重金“挖墙脚”聘用竞争对手的游戏工程师。更有甚者试图通过“逆向工程”——硬件反编译这种违法的行为去研究如何开发游戏。将原作进行简单修改再度发售或者不经原厂授权私自向其他平台移植的山寨产品在市场散布,而版权所有人往往无法阻止这些吸血鬼的横行——拷贝并劫掠你市场的被告人,往往只是几名想赚些外快的穷学生,根本榨不出一点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