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手游在15年比14年表现得更加耀眼,在AppStore畅销榜前20中超过了一直以来领先的卡牌游戏。截止至7月7日下午,AppStore畅销榜中Top20中卡牌游戏只有《刀塔传奇》以及《少年三国志》两款游戏,仅占10%。以《梦幻西游》、《太极熊猫》为代表的泛RPG类(包括ARPG、MMORPG)游戏则有21款,占42%。那么RPG游戏在日本、美国、中国的模式有哪些差异?各自又有什么创新?
一、日系、美系、国内RPG手游市场与各自不同RPG玩法的关系解读
提起RPG,不得不提到日本。在ENIX推出的RPG游戏《勇者斗恶龙》奠定了日式RPG游戏的基础,并在全球创下252万张的销量纪录。1987年,SQUARE公司推出的《最终幻想》更是将日系RPG游戏推向高峰,它不仅吸纳了《勇者斗恶龙》的设计精华,更在此之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要素“剧情”,加强玩家代入感。可见,日系RPG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剧情。
在PS3、XBOX360、Wii三足鼎立的时代,欧美以《暗黑破坏神》独特的操作手法见长。FPS类型的RPG《质量效应》《》等产品也迅速崛起。相对于日系RPG游戏的剧情与游戏模式,有了更大的新鲜刺激感。可见,美系RPG最重要的特点是跟枪有关的文化融入以及魔幻题材的刺激,最重要的还是操控感很强。
在亚洲市场,RPG始终占据了亚洲各国手游收入榜单很大的比例。大多数的核心战斗表现形式比较接近,回合制或者即时制。以中国iOS手游市场为例,回合制以网易的《梦幻西游》和多益的《神武》为代表。即时制方面有蜗牛的《太极熊猫》和完美世界的《暗黑黎明》等游戏。即时制RPG往往被称为动作RPG(即ARPG)。可见,国内RPG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战斗模式上的差别,在游戏题材方面也是武侠、仙侠、魔幻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居多。
日系、美系、国内RPG各有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很火的RPG手游《智龙迷城》到了北美市场就表现平平了。但是符合了北美玩家喜好的日系RPG却有很好的表现。14年2月,传统日系RPG的手游《勇者前线》成为美国地区最畅销的日本手游。由此可见,战斗操控性更强的RPG游戏更容易得到欧美玩家的喜爱。从国内RPG玩法对战斗模式的偏好也可以看出相同的结论:国内玩家也喜欢战斗操控感强玩法。这很大程度上与端游时代一直以来受RPG游戏文化熏陶有关。
二、目前,日系、美系、国内RPG手游有哪些创新?
1、日系RPG在剧情上创新,加强游戏的战斗感
日本向来看重全球游戏市场,他们更希望借传统RPG游戏无疑再度崛起。在这样背景下,日系RPG在剧情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并且改进战斗系统,加强游戏的互动性。比如,在昨日开启国内全渠道公测的日式奇幻风格的RPG类手游《十字召唤师》开测当日就跻身AppStore付费榜第三名,同时获得苹果首页精品新游推荐。
该款游戏就验证了这个观点。
1)游戏的画面。主打复古风,借助传统RPG游戏文化影响力;
2)游戏互动性增强。邀请了绿川光(《灌篮高手》流川枫)、野中蓝(《魔法少女小圆》佐仓杏子)等名声优为游戏献声。这样做可以提高与玩家的互动性。
3)游戏剧情方面。采用双主角的设定,让玩家能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整个故事。这一点与国内的RPG手游区别很大。
4)在玩法方面。采用点划式的操作模式,解决了反应迟钝、误操作的问题,增强游戏的流畅度以及打击感。
2、美系RPG在战斗机制、角色设定上不断优化
以《勇士的世界》为例,其开始优化一些特点,以更适应亚洲市场玩家的偏好。在游戏画风方面,其采用了卡通画风,所有的角色都是Q版人物:在从战斗机制上方面,《勇士的世界》采用了国内流行的回合制。但在游戏的战斗过程中并不是像国内回合制那样操作完己方角色之后等待战斗发生;在游戏角色方面,参照了欧美格斗游戏文化特点,虽然有3个角色可以上场,但是实际战斗中智能一对一战斗。虽然玩家们最多可以上场3个角色,但真正出现在战场上的只是一对一的战斗。
3、国内RPG重现经典,偏玄修仙动画,新颖题材出现
上文中已经提及了国内端游IP经典RPG之作以及表现,此处不再赘述。除了端游经典RPG大作改编为手游,玄幻修仙魔幻类的RPG题材目前十分火热。可见,国内RPG市场最大的微创新在于题材上。上述题材都带有浓浓的中国风。融合入西方魔幻题材的RPG手游在国内非常少,这也是国内RPG题材创新的入口。近来,网易推出了首款3D童话RPG手游《有杀气童话》。其风格萌系,但是带有西方的魔幻感,在很大程度上面向女性玩家。这与国内女性手游的特征,即萌系、公主系、二次元系等等特点很符合。
日系RPG手游为适应游戏社交化需求、玩家互动程度更高的要求、类似中国欧美等地对游戏操控感体验要求所做的努力。而欧美和国内的RPG手游也在战斗机制、游戏风格、游戏题材等很多方面为走向各自的手游市场做了很多创新。在手游走向全球化,RPG成热门的当下,这些做法会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