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港漫,有的人再熟悉不过,有的人却很少听说。港漫作为香港60年代大众文化的产物,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的火热,让港漫成为一代国人心中记忆,但近些年港漫的衰落,也让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港漫地位变迁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港漫的黄金时代。随着*剧,电影以及歌曲的繁荣。港漫也随之成为当时的文化主流,以其不可挡之势风靡亚洲,而此时的日漫,只能埋没在港漫文化洪流之中而已。不得不说由港漫改编的《中华英雄》、《风云》等香港影视,以及黄玉郎“玉朗集团”的推波助澜,使得港漫如日中天。
到了九十年代末,随着香港影视产业的衰弱,港漫的发展形势斗转,每况愈下。失去了原有影视产业的支持,港漫作品本身的产力不足,使得日漫等外来文化作品开始大举抢占港漫文化市场。并且,随着手机、平板等移动产品的普及,漫画读者在不断流失,港漫的市场正在慢慢流失。
如今,日漫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漫画产业链,美漫也从其超级英雄电影中,寻得一席属于自己的地位。而港漫已不能在希冀香港乃至大陆影视业为其重振昔日辉煌。
港漫文化当如何传播
当下,移动平台作为世界最为普及的文化传播载体,曾经的港漫因此流失的大量用户。但是,这是时代的潮流,没有人可以阻挡。港漫所能做的便是适应这一潮流,在无法以影视业为支撑的情况下,顺势而为,从移动平台入手不失为一种新的机遇。
那么,港漫该如何抓住移动平台的尾巴,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化之路呢?首先,港漫应当考虑大陆用户,这个市场不仅庞大,而且对港漫有着极大的文化认同感。此外大量港漫中包含的玄幻、武打等元素,很适合改编成游戏。而恰巧,当下中国手游市场的繁荣不言而喻。港漫或许需要通过手游化,迈出其产业化的第一步。
港漫产业化的实践
对比日漫、美漫手游化,港漫有其先天的优势。国人对港漫文化的认同感,港漫画风的独树一帜,以及港漫ip改编手游的一片空白。基于以上情况,近些年我们看到港漫的一些尝试。从作品上向日、美借鉴的同时,其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也有了新的创举。
由港漫界教父黄玉郎监制的《大圣王》手游,以一款3D神魔炫斗手游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大圣王》手游这款游戏身上,我们看到原着港漫的诸多影子。忠实原着的魔幻剧情,粗狂的游戏画风,原着魔元元素、主角变身等都被完美的融合游戏中去。玩游戏的同时,更是在体验一部原生的港漫。
据悉,《大圣王》手游斗战首测刚刚结束,取得了次日留存67.2%的喜人数据。优秀的留存率数据,充分说明了玩家对游戏的认可,就一款男性手游来说,《大圣王》手游的素质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但除了游戏本身,我们还应该看到,作为一款港漫ip改编手游,《大圣王》手游首测成功的背后包含的一种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一方面是对游戏的认同,另一方面是对港漫文化的认同,《大圣王》手游或首次打开港漫产业化的大门,奠定港漫重生之路的第一步。